我注意到绝大多数我所感动的事完全不是物质,而是感受与经历。
------岭南画家陈德鸿
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,常常可见到,如郭熙的《早春图》,夏圭的《溪山清远图》,现代李可染《江城朝市图》中的点景用笔及形态表现极为老辣活脱。
点景做为山水画的画眼与画龙点晴之笔,可按技法分为重彩、淡彩或水墨点染、白描和没骨等。
素朴思想是一种以笔墨方式去论证其形而上的“素朴”思想和其价值观,这种形而上的“素朴”思想旗帜鲜明地表现在审美上。
我的童年,少年,青年……都是在读书求艺中度过,我的奋斗就是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体验到强烈的力量,我不是思想家,但我是思想者!🌳🌳🌳
知音渐稀,跋山涉水,各阶段都会有惺惺相惜的同路人!但峰回路转世事相隔,在复杂多变的数十年人生道路上,确呼难以永保自始至终的知音。🍁🍁🍁🍁🍁
水乡、绿洲、高原、山村、丛林......我几乎走遍、画遍,浓妆淡抹总新颖,长年累月,道不尽的是沧桑🏕🏜,只有通过心灵的意志创造出来的才是美的……❄☔🌤🌈
在写生当中,如何既体现出笔墨的审美价值,又体现出对生活的情感表达,这是一个“熟”与“生”的命题。
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原创性!而不是一味地去把模仿,把概念当做“艺术”,这是“艺术家”最大的“失职”之处!真正的艺术是要经过写生、创作、提炼、付出,吃苦耐劳收获而来的,不是通过制作,找关系,为入选为获奖而来的。我众多的老师当中早就是全国美展评委与全省美展评委,我从来没有找过老师关系“关照”一下!我当年在老师身边能好好地向老师学习我就心满意足了,一直二十年来我就是这样做。我也不让评论家,国协作家帮我写文章,因为这些文章大多数是讲好话天马行空与褒义,人无完人何必呢?我自己写!只有自己讲出来的东西才是最真实,不管别人喜欢与不喜欢。
我在长期的实践中感到没有写生,一个程式化的东西,一切习惯于往里套,这不是艺术。大自然是千变万化,笔墨也是千变万化,你不师法自然与外师造化,怎么会是艺术呢?更何况还要创新与发展呢,你一个模式一个程式化就行了吗?
你要画一棵树,你不去大自然去写生怎么知道树干是怎样生长?中枝是怎样生长?小枝是怎样长出来的?过去的岭南画派主要是靠师徒之间的关系来传承,现在岭南画派的第三代传承人成为广州美术学院的教授,师徒关系不是很严格,作为美术院校学生继承的是各种流派的精髓,是通过学院的授课形式进行专业教学。
中国绘画的世界化与民族化要推上一个新的历史阶段。其中,在任何年代的写生历程尤其显得重要,当然往后要面对的也是同样的问题。
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出自唐朝的画家张璪撰写的《绘境》,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不朽名句和很多画家的座右铭。简单的说,“造化”是指大自然,“心源”指的是内心的感悟。意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,再结合内心的感悟,然后才可创作出好的作品。
你是什么样的花,你就吸引什么样的蜂与蝶。
信仰不是一个名义上的东西,有没有真信仰不能以多少人自称是宗教信徒来衡量,真正的信仰是给人希望,给人敬畏,会使一个人即使活在苦难中,也还是热爱生活。
几十年来以实际行动铭记母亲的期望!
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幸福或不幸福,而是不论幸福还是不幸福都保持着做人的正直和尊严!
勤奋出不了天才,但天才一定勤奋。
人性经不起推敲!
牛顿有可能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意义吗?
我依然对艺术充满热情!我不是强者,也不是智者,我是在认清事物的本质规律。
你使更多人获益,你在做好事,但你不知道你在做好事。
单纯一点,强烈一点,单纯的东西不容易画,强烈的东西也不容易画。
徐悲鸿先生一辈子的座右铭是“一意孤行”,今天哪位艺术家敢“一意孤行”?今天,我们的艺术家“一意孤行”得起吗?不但不敢“孤行”,甚至“一意”都不敢!
层林尽染碧云天,身上没有真正的人味,作品不可能有真正的生命力!
中国画是从道家思想里过来的,别人勾皴点染你也勾皴点染,你不懂得道家思想,你想画得相当高明那是不可能的,你不知“道”啊!画画首先要知道画之“道”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