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师的由来,都是熬出来的,其中滋味自知冷暖。当然,更多的是熬不出来的。
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师的由来,都是熬出来的,其中滋味自知冷暖。当然,更多的是熬不出来的。
作为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,黟县宏村名不虚传。画里水乡宏村和桃花源里人家西递。这里不仅是保持着原貌的明清村落,还有很多说不出的精巧、仔细,让人感慨!
我大学第一次跨省写生的地方就是河南太行山。太行山是我在青少年时期早以知晓并凝固在心中向往的梦,她承载的是天地间造化的瑰伟,蕴育的是古往今来的丰盈和壮丽的人文背景。太行山素以雄、奇、险、幽、秀而闻名天下,自然和人文景观一山一名,令人赞不绝口。我常常陷入这些无比迷人、千姿万态的画境里。
陈德鸿,岭南画家,1979年生于广东湛江雷州,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。毕业后十年,一直住在广州美术学院,随老师上山下乡写生创作。大学期间山水专业指导老师是李劲堃老师与张彦老师,当时授课老师有周彦生,苏百钧,陈新华等老师。十年求学期间得到关山月、黎雄才、陈金章、林丰俗、刘书民等老师的热心指导。先后在多个城市举办个人大型展览多达三十多场。
苦难与运气 ,才华与声名却让我不圆满。我这一半生太寂寞,在寂寞中挽回我追寻心灵自由的倔强与刚强。沉醉与绘画艺术的不知归路,望窗外萧景,尘世的美与暖意,从未被严冬覆盖,记忆与遗忘、真爱与陪伴,这是精神厚度与思想的光芒。
我挚爱艺术,在精神追求上互相共融,所以才有高山流水的共鸣,我常年到处写生,一路上的生活,窥见了灵魂深处的苦乐。我贴近人性与真实,画出心理的迂回,结出怎样的果开出怎样的花,我是甘苦自知的园丁。敢画与胆气,作为理念先行者的硬骨,孤独的人,大抵都有着自由的灵魂。
哪有什么怀才不遇,都是努力得来的运气。内心向往是人的精神追求的一种过程,也是艺术家的一种内心需求,在不断地学习与延伸情感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在作品上。对意境的向往,实质上是对客观世界、对人生有某种体验,而这种体验就是主客观结合的结果。对于现实主义画家来说,创作除了传达信息之外,主要是表达主观情感。画画也是这样,基本上都是精神产物,为了内心而服务。我常常画些有常形有常理的东西,我喜欢画大山大水,这跟我崇尚沉雄博大之美有关。
梵高对于自然界的事物总是有着强烈的感受,自然界所存在的各种色彩,以及它们巧妙的搭配,梵高都能在画布上重现出来,具有同样的效果。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画中,笔下每一朵花每一株草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,每一颗星星每一轮阳光都闪耀着梵高精神。
梵高对阳光有着执着的追求,虽然他画的夜晚足够黑,但是漆黑的夜晚里必定会有明亮的点点繁星,火一样燃烧的灯光。有关星空的作品保留下来的不是很多,但是却成了梵高最出名的作品。
我对于艺术,有时接近梵高与林风眠,但又不全然。艺术家作为单独的个体,画什么是什么不重要,只要画出来的东西有意境就是好作品,但你设定自己是画国画的话,就必须受笔墨的约束,笔墨是一种上千年积累的表现形式语言,笔墨虽具有极高度的审美价值,但它不该是衡量一幅画的唯一标准,不然很多问题的思考,很多情感欲望的表达,就会被束缚住。
陈德鸿,1979年出生于广东湛江雷州,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
大学山水专业指导老师是李劲堃老师与张彦老师。授课老师有周彦生,苏百钧,陈新华等老师。求学十年间,得到关山月、黎雄才、陈金章、林丰俗、刘书民等老师的指导。先后在多个城市举办个人大型展览多达三十多场。
关注@粤西鸿鹄陈德鸿
陈德鸿,岭南画家,1979年生于广东湛江雷州,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,先后在多个城市举办个人大型展览多达三十多场。
陈德鸿作品《东方红》2017年
《东方红》创作于2017年,这幅作品用笔苍劲有力,气势磅礴,散发着恢弘阔远的艺术气息,画面千军万马,攀山越岭,风餐露宿,我是有感而发,用手中画笔挥洒点染,泼墨挥毫。